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牧醫所,前身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2006年更名)成立于1957年,隸屬于農業部。牧醫所定位為國家級社會公益性畜牧獸醫綜合科技創新研究機構,以畜禽和牧草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資源研究和品種培育為基礎,以生物技術為手段,以營養與飼養技術研究為保障,以生產優質安全畜禽產品為目標,開展動物遺傳資源與育種、動物生物技術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草業科學、動物醫學和畜產品質量與安全等學科的應用基礎、應用和開發研究,著重解決國家全局性、關鍵性、方向性、基礎性的重大科技問題。
1996年牧醫所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開發綜合實力“百強研究所”和“基礎研究十強所”;2006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評為“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創新領軍院所”;2011年被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獎;2012年在農業部組織開展的第四次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綜合能力評估中排名第五,專業、行業排名第一。
人才隊伍與研究生培養
牧醫所現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4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63名,博士生導師45人,碩士生導師92人,現有國家“萬人計劃”人才4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7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農業科研杰出人才4人。有畜牧學、獸醫學、草學三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牧醫所牽頭組織參評的畜牧學評估結果為A+。
科研成果
建所60年來,牧醫所所先后承擔各類項目課題近千項,累計取得獲獎成果130余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成果21項,省部級獎勵60余項。獲審定品種24個,登記著作權軟件90余個,國家Z L授權120余項,其中發明Z L84項,發表學術論文3600余篇,出版著作近300部。
平臺與基地
牧醫所現擁有6個科技創新平臺、6個科技支撐平臺、3個科技服務平臺和1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其中,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全國畜牧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家養動物種質資源共享平臺是科技部認定首批國家基礎科技平臺之一,中心實驗室是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我所還擁有各類科研試驗基地9個,其中,擁有試驗基地3個,共建科研基地6個。
國際交流與合作
牧醫所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選派訪問學者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接待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先后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組織和國際家畜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十一五”以來,共承擔國際合作項目70多項。
成果轉化與院地合作
牧醫所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畜牧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先后與多家企業開展了黃羽肉雞、Z型北京鴨、“中苜”系列苜蓿以及奶牛合成優質活性蛋白應用技術等方面的科技合作,促進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